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学院新闻 >> 正文

守护生命每一刻——大学生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协会开展急救包扎专项培训

发布者: [发表时间]:2025-05-20 [来源]: [浏览次数]:

  当意外伤害突袭校园,每一秒的精准应对都可能为生命争取更多希望。为提高队员应对突发伤情的专业能力,5月13日下午,我校大学生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协会联合市红十字会急救中心,开展了一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急救包扎专项培训。

培训伊始,市红十字会急救导师为队员们带来了一场生动详实的急救知识讲座。结合校园常见伤情案例,导师强调:“急救包扎不仅是止血和固定,更是对伤者生命安全的守护。”通过图文演示,队员们系统学习了擦伤、骨折、烧伤、动脉出血等不同伤情的处理原则,并重点剖析了包扎中的“三禁忌”:忌随意移动伤员、忌用力过猛、忌忽视伤者心理安抚

针对校园场景,导师特别讲解了运动扭伤、实验室烫伤等高频事故的应急步骤。“比如处理开放性骨折时,应先止血再固定,避免直接触碰骨端;而处理化学烧伤时,必须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。”通过国内外校园急救案例的对比分析,队员们深刻体会到“黄金五分钟”对预后的决定性影响。

理论讲解后,队员们分组进入实操环节。急救导师现场演示了三角巾的“百变用法”——从头部帽式包扎到手臂悬吊固定,从关节加压止血到胸腹部大面积创伤覆盖。看似简单的绷带,在导师手中化作螺旋反折、8字缠绕等专业手法,精准贴合不同伤处的需求。

“包扎时要遵循‘轻、快、准、牢’四字诀,既要避免二次伤害,又要确保固定有效。”导师边示范边强调细节。队员们两人一组,模拟处理前臂骨折、膝盖擦伤、头皮出血等场景。有人因绷带缠绕过紧被提醒“注意末端血运”,有人因固定角度偏差被指导“关节需保持功能位”。导师逐一纠正动作,确保每位队员掌握“一压二包三固定”的核心步骤。

培训高潮是模拟教室内突发伤情演练——上课途中,一名“学生”突然因低血糖晕倒,不慎撞翻课桌导致手臂划伤出血,同时另一名“同学”在搀扶时疑似手腕骨折,现场惊叫声引发混乱。应急救援队接到警报后,迅速携带急救箱冲进教室展开救援。

队员们快速分工:一组队员用三角巾对骨折手腕进行悬吊固定,以课本作为临时夹板避免二次损伤;另一组立即用无菌纱布按压划伤手臂的出血点,采用螺旋反折法从远端向近端严密包扎;还有队员半跪在地,轻拍晕倒者肩膀判断意识,同时疏散围观人群保持空气流通。“伤员手臂有玻璃碎片嵌入!”“骨折固定角度需要再抬高10度!”急救导师化身“突发状况指挥官”,临时增加伤口异物处理、多人协作搬运等进阶考验。队员们沉着应对:有人用镊子小心清除玻璃渣后用环形包扎覆盖创面,有人调整固定姿势时持续安抚伤者情绪。随着“伤员”全部妥善处置,这场教室里的急救演练在掌声中圆满落幕。

小时的培训中,队员们从“手忙脚乱”到“有条不紊”,不仅熟练掌握了10余种包扎技巧,更建立起“伤情评估——紧急处理——心理支持”的系统思维。正如队长李同学所说:“以前觉得包扎只是技术活,现在明白它需要冷静的判断力和对生命的敬畏心。”

校园安全无小事,每一次绷带的缠绕都是对生命的郑重承诺。无论是运动场上的意外扭伤,还是实验室里的突发状况,这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已做好准备,用专业与温情筑起校园急救的第一道防线。

图片